夜话国企改革| 邵宁、周其仁、任志强齐聚CF40•孙冶方悦读会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关注我们
在本期“悦读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作为主讲嘉宾,就他主编的《国有企业改革实录(1998~2008)》一书分享了心得,以及对国企改革的思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任志强进行了精彩点评。本次活动由CF40秘书长王海明主持。
本次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内部邮箱和微信公众号报名的人数逾千人,但是由于场地有限,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我们随机抽选了200位报名者参会,现场座无虚席。
观众反馈:
今晚的读书会,邵宁主任权威,周其仁教授幽默,任志强总犀利,现场气氛热烈!
学者善于从合理化角度提出应该如何做,政府人员善于从风险控制角度提出监督指导。
现场实录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办公室主任王迎新简要介绍了基金会的宗旨和发展历程。近年来,孙冶方基金会举办了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评奖活动,以及校园系列演讲等公益活动,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为繁荣中国的经济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邵宁向读者们介绍了编写《国有企业改革实录(1998~2008)》一书的背景。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改革之初,由于涉及200多万家企业、1.1亿职工,面临重重困难。国企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段真实的历史。邵宁还结合具体的企业案例,向读者生动地还原了我国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起步阶段、国企“三年脱困”的攻坚阶段、在国资委领导下以国有大企业改革为重点的阶段。
随后,周其仁结合邵宁的演讲内容,向读者介绍了自己对过去三十年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乡镇企业改革等问题的理解,同时回答了“为何国有企业产生了大量利润,仍然需要改革”这一问题,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任志强向读者讲述了自己对国企改革的理解,提出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重新认识国有企业,从产权制度着手,探索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
在互动环节,三位嘉宾围绕国企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回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国有企业为何缺乏创造力”等问题。
精彩语录
(以下内容节选自速记稿)
邵宁:1998-2008年这十年是中国国企改革推进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一头一尾,我国国有企业的状态、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时我们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完整、真实地把这一段改革过程记录下来,给历史一个交代。参加编写的人员都是当时国家经贸委,或国资委在一线操作的机关的工作人员,所以内容还是比较真实的。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所以一直被称为中心。国有企业改革非常困难,难点在于这是微观主体的改造,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企业、许许多多的职工。在改革的初期,我们面对的是超过200万家的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一共是1.1亿人。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而且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建立的,所以这些企业的体制、机制、布局、结构、社会定位、职工观念,和市场经济完全没有关系。当时建立这些企业时没打算让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把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系,包括这么多人,从计划体系转到市场体系,从计划运行转到市场运行,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
周其仁:从书的内容来看,国企改革差不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部,社会主义这个体制建立时,就是构想成一个超级国企。很多国有企业老总抱怨,过去企业亏损,现在企业大幅度盈利,在国际上也有了高的地位,国企是否还需要改革?如何改?我认为需要思考三方面问题:第一,要推敲在市场经济中,这些利润的来源。现在这些央企和大型国企利润当中一部分不是利润,不是由于经营决策做得对,而是源于手里握有的资源;第二,市场经济的利润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需要引入竞争来发挥这一作用;第三,大量的利润如何分配?国家就是全体人民,但盈利的国企中,大量利润留存在企业内部,没有上缴财政,也没有把全国人民作为真正最后的股东来分享利润。
任志强:这本书中更多的是从现实情况回顾和展望了国有企业的一些情况,我更想说的是,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讨论为什么要让国有企业存在。前30年的改革基本上是在不动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所以改了又改,真正要改革的实际上是制度问题。
CF40•孙冶方悦读会
“CF40•孙冶方悦读会”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共同打造的高端读书会项目。“悦读会”将以“名家+好书”的模式,为国内经济金融界人士奉上深度阅读与知识分享的高端聚会,引领参与者深度思考国内外经济金融领域重点问题,探讨国际前沿理论创新,享受读书之乐趣。
“悦读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主办,交通银行和金融城承办。
欢迎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的“CF40•孙冶方悦读会”。在征得嘉宾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将陆续发表读书会上的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第一期“CF40•孙冶方悦读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